您好,欢迎访问集思鸣智官网!

全国咨询热线

028-6704-1687

【直播回顾】张鸣沙:通过眼睛窥视大脑--眼动和脑疾病

发布时间:2023-10-09 09:45:05浏览次数:

    


   脑客中国作为分享脑科学、脑疾病、人工智能、人机融合等领域的前沿知识、技术成果与应用的网络知识直播平台,邀请了国内外顶尖脑科学专家及临床医学专家,共同带领大家认识脑、保护脑、开发脑。2023923日,集思鸣智董事长张鸣沙教授应邀参加脑客中国直播。


   张教授指出,眼睛运动的监测可以作为评估脑功能中的一种客观行为指标,大家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,人的视觉和眼动系统是一种研究感觉、运动控制以及认知功能的理想范式,也是目前脑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行为范式

640.png

   张教授介绍,眼跳是六种眼球运动中最常见的一种,不管眼跳幅度大小3°-15°)眼跳的时间保持在大约 40-60 毫秒。现有的研究表明,视觉信息从视网膜投射到初级视皮层,所需要的时间大约50-60毫秒。因此,跳动过程中视网膜上传到大脑的视觉信息,不能够改变眼跳的运动轨迹,所以说眼跳是一种客观的行为学指标。也就是说,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眼跳是否发生,什么时间发生,但眼跳一旦开始,我们控制不了眼跳的基本参数,包括眼跳速度、落点、轨迹等。所以,我们说眼跳是通过行为学检测大脑功能的天花板。

640 (1).png

   关于为什么眼跳可以辅助诊断早期神经退行性疾病,张教授指出眼跳是一种精细运动,需要精确的神经控制,所以当大脑出现损伤的早期,眼跳运动会早于躯体的其它运动发生异常

聊到眼跳产品化的进展,张教授分享目前已经获批了一个用于精神分裂辅助诊断的医疗器械。另外,一个更受关注的一个医疗器械,就是对 MCI(轻度认知功能障碍)的辅助诊断,已经完成GCP 的临床实验,由四川华西医院牵头,成都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第二中心,有望今年能够拿到医疗器械批号。


    完整的报告及对话请复制以下视频链接后观看:

    https://live.vhall.com/v3/lives/watch/110341243